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师大文学院文艺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必修12课》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大纲精解精炼》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高分传奇-15周解决考研历年真题》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智慧讲解》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技巧养成与短期突破》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热点核心精编教程》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康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9:18-19:43
阮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55-18:56
洪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8:44-14:23
敖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53-21:57
施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9:55-17:29
关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1:46-19:35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要点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小作文基本是书信或邮件,分为建议信,感谢信,推荐信等七八种,每种背诵一些经典的历年真题,一定要背熟,做到下笔如行云流水,想到中文,对应的英文可以脱口而出。大作文可以分为人生哲理类,环境保护类,热点话题类等等,还是每一类背一篇范文,对于自己感觉经典的句式一定要记牢并改写。真正考场上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基本是靠自己的第一反应,所以背诵不在多而在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同时,背下来后要默写,一定要落实到纸上,切忌自以为背的很好,但整篇很多拼写错误。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10月底开始看大纲,但是看了一遍后觉得啥都没记住,后来就放弃了。然后一直没动过政治,大概11月底,开始重新看大纲,当然只看哲学那部分,因为这块最难需要理解。基本上考前两周才开始背诵。当时买了肖秀荣的背诵版和最后4套题。狂背了两周,把肖的东西背了4~5遍,大家一定要记得这个时候其他科目基本已经定型,但是政治提升的空间很大。最后情况还算乐观,我政治考的还可以,虽不是很高,但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在政治上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付出了很多。政治的话,无需准备太早,考研大纲下来在准备就可以了。首先是仔仔细细过大纲解析,每次看完一章用《肖秀荣1000题》练,1000题要多过几遍,没时间的话后期可以着重看错题。政治备考的关键就是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大题大家分数都差不多,而且后期各种押题出来了也就无需准备太早。复习过程中,要推荐一本书《风中劲草》,不过它出的比较晚,等到小草出了就可以丢下大纲了。然后小草的话至少过个三五遍吧,一边看一边还是要跟着1000题练。这样的话选择题到最后就轻松很多。 等到12月份,各种押题卷模拟题全部出来的时候,我基本上是见一套做一套,然后对答案。等到最后肖八肖四出来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背了!尤其是肖四,大题要认认真真的背!由于政治没怎么下功夫,最后也考了这个分数我也真的是很欣慰的~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古代文学袁行霈版是必读的,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考文学史,而文当下比较权威的文学史教材就是这一套,大家从每一编的编写者就看得出来,他们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从阅读这套教材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作品原文去体会一些知识点,记住是“体会”不是“背诵”,我不推荐大家去死记硬背教材。比如屈原《离骚》中那段“求女”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教材上的论述很简单,但要深入论述这个问题,必须回到作品原文去探讨“求女”中的“女”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要“求”等等问题,仅仅懂得屈原的“美政”理想、上下求索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是一个历来有诸多见解的话题,大家可以多读几篇专业的论文,整理出多种观点。再比如《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的心理变化问题,若仅凭教材的论述来回答,其实过于肤浅,浅尝辄止,只知道有丽娘自我意识觉醒、个性解放呼吁、自由爱情追求,这是远远不够的。若要深入讨论她的“心理变化”,则必须了解引发“心理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过程、结果等等,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回到原文去探究。所以对于袁行霈版的文学史教材,一定要结合原著来理解教程中的每一句话。这本教材的知识点相对分散,建议大家看一下配套的李凡文学1000题。在过去20年中,古代文学从一个单独撑起一个考试科目的中流砥柱,变成了大综合中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其重要程度仍未改变,在整个300分的卷子中,涉及古代文学的题目超过了145分,可见其重要程度。外国文学还是比较有趣的,可以快速浏览一下,看完书就可以开始背题了,答案很多在上面都有。多看看脉络题,比如“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脉络与成就”,又是脉络题,你就应该准备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与成就,时代划分和各国文学成就总结,以国际分析等等;不要忘记各种流派,比如古典主义、启蒙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成就也要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比如18年“对四大吝啬鬼形象的分析比较”,由此你可以联想到多余人、小人物等形象对比与分析。有两年考了国别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我建议是看看比较文学理论相关的一些书和论文,厘清这些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比文的题相对来说不难。文学理论这部分涉及的理论比较多,真题大多数来源于书上的小标题,所以书一定要认真阅读。将各章节的笔记做好。文学理论的题目不是空想的,理论都有明确的源头,近年的题目也涉及了西方文论的一些知识,因此大家也要重视起来。背书过程同样也要形成自己的结构。谈谈答题方法,首先也要像答名词解释一样,将题目的相关概念解释清楚。其次明确引用出处,然后进行答题。答题并不一定局限于书上的知识,要思考古今中外的影响,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回答问题。答题的时候也要举例子,具体的作家作品,这样论述更加生动,也容易争取老师的高分。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类的复习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多于文学综合,开始的时间要更早。无论是语音、词汇、文字还是语法都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耐心理解和细细领悟。更为重要的是,语言学的知识点没有文学类知识那样集中、有条理,而是相当琐碎、凌乱,对精力的消耗更多。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理论和例子相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并不多,很多理论也不是很难理解。但最重要的是例子,例如古汉语的古今字、异体字这些理论相当简单,但例子是支撑这些理论的根基。很多考题也是以例子提问的,考官也喜欢问具体的例子。因此课本中的举例尤其是代表性例子一定要记住。(2)将课文和练习相结合。在阅读课文后,要适当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不仅要完成指定教材的练习,还要做一些相关教材的练习来深入消化理论。既要动脑,又要动手。也可以通过下载一些习题来检测自己对语言规律和语言特点的掌握。(3)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结合。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学习古代汉语这些老古董、旧纸堆里面的东西。但是我们的语言有源头、有根,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是由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逐步发展而来的。语音、词汇、语法中都能寻找到古代汉语的影子,所以需要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其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繁体字的认识,学习古汉语最重要的就是繁简字的转化能力。所有古籍、古迹、古文都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掌握繁体字的认识、书写方法以及繁、简对应关系非常重要。我觉得识读繁简字的最好方法是查阅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只要遇到认识的就查,查得越多、记得越多自然就熟练了。